首页资讯中心 中国造纸杂志社行业统计 行业资料协会学会专业院所专家库企业名录 行业书库网站集锦联系我们English
  政策法规
  访 谈 录
  行业发展
  新建扩建
  上市公司
  新产品 新技术
  环球纸业
  市场行情
  会展消息
  协会、学会动态
  杂志社活动
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行业发展 >> 富阳:“千年纸乡”变身“转型先锋”
富阳:“千年纸乡”变身“转型先锋”
2015-6-29 11:04:40

  位于富春江畔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是“中国造纸之乡”,走过草莽勃发期,造纸业占比越高,《富春山居图》的实景地遭受的“生态之困”就越严重。面对“支柱产业”、纳税大户,富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“开刀”整治,同时积极培植绿色、生态增长点变现“绿色红利”,“千年纸乡”开启县域经济跃升新探索。

  向支柱产业开刀,务求绿水青山不褪色

  “一张富阳纸,十万从业者”。富阳有千年造纸历史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纸业开始崛起,各类小工厂、小作坊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造纸产值一度占到当地GDP的四分之一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  尽管总产值很大,但富阳造纸业一直以来没能摆脱低、小、散。造纸厂每年排出1.6亿吨污水汇入富春江,所产生的废气、污泥给富阳和下游的杭州市区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压力。“污染有多严重?当时村溪进入富春江的洋浦口,黑乎乎的一片,往水里扔根筷子,筷子就竖着插在水里了,全是污泥废料。”在富春江边长大的富阳春江街道富源村村民赵银海说。

  尽管大家都知道造纸业污染重,形形色色的整治措施也出台过不少,但造纸业是富阳工业经济的支柱,关系到十万人的就业,动造纸业就是动富阳经济的根本。

  “哪怕收入下滑、经济下行,造纸业整治提升都不能有丝毫动摇。”富阳区委书记姜军说。2013年富阳开展关停力度最大、历时最长、难度最大的造纸企业关停并转,不仅产能在红线以下的要关停,在红线以上的也要按照要求进行整治、验收。

  造纸业整治风暴令富阳2013年的财政收入、地方收入都陷入负增长,这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还是首次。截至目前,富阳淘汰关停造纸企业291家,淘汰生产线483条,剩下的企业整合重组后降至100家左右。

  壮士断腕让富阳逐渐摆脱“造纸业依赖”,由此引发的“环境之殇”逐渐修复。监测显示,2014年与2010年相比,富阳造纸业废水、污水排放减少58%,化学需氧量(COD)指标减少63%。

  发展特色产业群,让“绿色红利”可触可感

  “富阳一方面对高污染、高耗能的造纸业进行整治‘倒逼’企业升级转型,另一方面积极借力好山好水培育新的增长点,防止转型空当期间出现动力熄火、发展失速。”姜军说。

  永安山位于富阳偏远山区常安镇,八九年前,几个滑翔伞爱好者偶然发现这个常年刮西风的小山坳有着“飞伞”的绝佳条件,来此体验的人越来越多。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做好基础设施,经过近十年发展,这里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好的滑翔伞基地,名气大增。

  随着永安山滑翔基地知名度不断提高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集聚效应日益显现。一个占地38平方公里、总投资50亿元的运动、旅游、休闲综合项目正在建设运营,这里开始引入标准赛事,举办培训班、考级班,推动滑翔伞大众体验。

  “富阳有好山好水,又生产、出口皮划艇,是‘赛艇之乡’。”富阳新桐皮划艇基地总经理董柳水说,他于2010年成立了皮划艇基地,当时全年接待游客仅3000人次,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5万人次,而且举办了国际皮划艇休闲大赛。

  “借着山水搞起产业,生活真是今非昔比了。”新桐乡村民丁玉珍笑着说,在自家的小洋房里开办农家乐,一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。

  在环境持续向好过程中,多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正在富阳落地生根,对接杭州“众创”项目的“富春硅谷”小镇已经签约近百家种子企业,电商、光缆、安防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带动效应也开始显现。

  升级不易转型尤难,政府要搭平台、促转化

  “富阳升级转型的这口气再有两三年就换过来了。”姜军说,到时候富阳经济发展的新旧动力就可以完成切换,在这一过程中,政府要搭平台、促转化,变现“绿色红利”,推动县域经济优势再造。

  升级不易、转型尤难,在推动县域经济跃升过程中需要承受速度下探、动力转换,特别考验地方的定力与担当。如今的富阳正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“立足长远干大事”的决心,从县域经济传统强区嬗变为“转型先锋”。

  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是转型升级的‘发令枪’。”姜军认为,各级干部须主动作为,推动产业提升修复保护好青山绿水,同时根据地方特色积极谋划、探索变现“绿色红利”,让农民见效益、居民得实惠。

  在采访中,富阳干部多次谈到“适度开发”“大投入慢回报”“不合理的开发是最大的破坏”。新桐乡党委书记钟怡媛说,地方政府在投建新产业、改造原有产业时既要有担当又要有定力,看不清的等一等,拿不准的放一放。

  夏夜的富春江畔江风习习,忙碌一天的人们徜徉江边散步休闲,清新的空气、澄净的江水、整洁的绿道……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可触可感的“绿色红利”,不正是发展的真谛、和谐的源泉?

(新华社)

第一篇    上一篇    下一篇    最后一篇   

备案序号:京ICP备05010661-15号

您是第【3652716】位访问者

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造纸杂志社版权所有!Copyright © 2005-2007

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

电话:010-64778173
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