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资讯中心 中国造纸杂志社行业统计 行业资料协会学会专业院所专家库企业名录 行业书库网站集锦联系我们English
  政策法规
  访 谈 录
  行业发展
  新建扩建
  上市公司
  新产品 新技术
  环球纸业
  市场行情
  会展消息
  协会、学会动态
  杂志社活动
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行业发展 >> 当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机遇远大于困难
当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机遇远大于困难
2009-3-25 10:43:46
 

  “国际金融危机肯定对新闻出版行业有影响,但影响不会很大,不会造成行业的急剧下滑。”在318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座谈会上,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聂震宁一言道出与会的出版、发行、报纸、期刊、印刷企业领导者的共识。

  纵观行业发展现状,结合自身经营情况,与会老总普遍认为,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周期性的、不致命的,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产业升级等问题。同时,危机中蕴藏着诸多机遇,新闻出版业应积极应对,努力实现逆势发展。

  “口红效应”助力产业逆势而上

  ——新闻出版业整体稳中有升,产业自身特点带来发展机遇

 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,因此,在国际金融危机下,文化产业逆势而上、取得“口红效应”,是新闻出版人的期待。

  2008年,尽管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,但新闻出版业整体发展平稳,且收入和利润同比上年均有上升。其中,长江出版集团、吉林出版集团等单位的业绩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。

  历史经验表明,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具有反周期的特点,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,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机遇期。这是因为:文化消费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途径,这在任何经济形势下都是必需的;同时,处于危机中的人们,需要心理慰藉和充电提高,此时,相对价格低廉的新闻出版产品成为最佳选择之一,这就给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。

  但不可否认的是,正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汪继祥所言,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,中国出版业不可能独善其身,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。

  综合各地情况可以看出,处于产业链条最前端的图书零售业最先有所表现。据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陈锦涛介绍,该集团2008年第四季度总销量下降,其中,优质客户和小型团购受影响较大,境外读者消费明显减少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公司董事长张佩清也表示,2008年后两个月,其中心门店的销量下降了10%。零售业的影响加剧了出版企业资金回笼周期的加长、退货率上升等问题。北方联合出版传媒(集团)股份公司总经理刘红说:“集团图书批发业务的回款比较困难,过去结算周期是69个月,现在基本上要拖到一年。”

  此外,沿海地区包装印刷业受影响较大,内地书刊印刷企业相对日子比较好过。对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而言,房地产、酒店娱乐、纸业贸易等业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,也导致了在运营上受到影响。

  “不要期待简单的‘口红效应’。”与会老总们如是提醒业界。聂震宁强调,历史上文化产业的逆势而上,都是在遭受震荡、经过重振后才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,因此,各企业还需及早谋划、苦练内功。

  优质企业脱颖而出的好时机

  ——国家扩内需政策促进产业发展,企业可借机加大整合力度

  更为关键的是,国家推出的扩内需、保增长、促发展的一系列强力措施,给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,尤其是其中的促进文化消费、增加农家书屋等政府采购规模,更给行业借助政策发展产业提供了充足的空间,各新闻出版企业老总对此充满信心。聂震宁认为,新闻出版企业基本以内需为主,我们的市场开发还不完全,所以发展潜力巨大。其中,开发农村市场是重点。

  作为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报刊出版单位,因主要收入依赖广告而受创的情形较为明显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张建表示,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进一步加大,“今年前两个月,集团主要媒体广告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894万元,降幅为29%。”读者谨慎消费心理导致期刊特别是畅销期刊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10%17%。不过,部分老总也表示,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持续出台、社会消费信心的提升,以及企业内部的自我调整完善和创新经营手段,行业整体的未来发展前景不仅不会暗淡,而且将在更新型、更现代的平台上发展。

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燕认为,现在是优质出版企业脱颖而出的好时机。对此不少老总也有同感。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有实力的新闻出版单位以资金为纽带,联合、兼并、整合一批企业,实现跨地区、跨所有制、跨媒体发展。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,行业资产、资源价格及运营成本都比较低,企业大可借机进行结构调整和低成本融资、战略扩张,使强者更强。

  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欧美市场,使得各出版集团的海外业务均受到了不小影响。聂震宁说,200810月以来,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物出口速度明显变缓,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25%,结算困难;版权输出交易中,对方热情明显降低。江西出版集团公司所属进出口公司出口订单亦严重下滑,进口贸易大幅度下降。广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进出口业务也减少了5000多万元。

  不过,凡事总有两面性。欧美市场的萧条使国内新闻出版单位收购海外企业、加大实体“走出去”的可行性增大。座谈会上,中国出版集团、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少单位表示,正在密切关注海外市场,希望在适当时机开办海外分公司,并购中性出版企业,试水实体“走出去”。

  不要把一切都推给金融危机

  ——行业应利用此时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、升级业态、调整结构

  “国际金融危机不是个筐,不能把企业的问题都往里装!”座谈会上,有不少企业老总都赞同这样的说法。他们认为,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毕竟有限,但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新业态冲击、无序竞争、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等行业痼疾是导致各种问题被放大、产业受冲击的根源。

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陈昕与陈海燕这两大地方出版集团老总的观点不谋而合。他们认为,就算没有国际金融危机,持续发展了30年的出版业也正处在调整期。这一低增长的调整期有多长,关键要看行业的应对策略。“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引发出版业的深度调整,可能会引发并购潮,这对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。”陈海燕说。

  “产业结构的问题非常严重,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到行业的成型状况都是不容乐观的。”刘红则强调,“企业出现的问题不能都推给国际金融危机,而回避了自身存在的创意不到位、工作不扎实等问题,这样的企业碰到其他危机也会垮掉。”此外,在图书报刊中普遍存在的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,更是给资金周转慢、销售降低的企业运营带来了困难。

 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陈锦涛说:“对于书业,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尽快升级业态。否则,等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之后,我们会发现,非但经营不会迅速好转,而且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可能会被新业态经营者抢去。”他认为,书业发展出现的困难和问题,不仅仅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更重要的是在数字出版加速发展的前提下,传统业态的书业受到了很大冲击。

  同样持内部调整观点的还有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张建。他认为,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表象,背后是报业内部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。例如,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,导致应对危机难以得心应手;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占主体地位,使媒体的规模经济效应不能充分体现;报业对广告收入依赖较重且广告资源主要依赖房地产、汽车等行业,使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。

(中国新闻出版网)

第一篇    上一篇    下一篇    最后一篇   

备案序号:京ICP备05010661-15号

您是第【3645921】位访问者

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造纸杂志社版权所有!Copyright © 2005-2007

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

电话:010-64778173
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