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成功转型
――破解世纪阳光纸业集团管理创新密码
邵文修 张青
作为传统的造纸企业,如何实现产能翻一番、人员减一半?
山东世纪阳光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: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《世纪阳光的数字化转型》成果2021年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纳入案例库,获得哈佛商业评论主办的“鼎革奖”、全国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、第四届5G“绽放杯”二等奖。这一个个荣誉,彰显着世纪阳光数字化转型的成功。
作为传统造纸企业,究竟是怎样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,让世纪阳光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革?让我们一起破解该集团创新的管理密码
夯实信息化基础
世纪阳光成立于2000年,董事长王东兴多年纸业高层的生涯让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,单靠规模扩张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,管理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。而搞好管理,必须从传统的思维中解脱出来,在管理方法升级、管理手段改进、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实现突破。而做到这些,没有信息化的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。因此,在2006年就以高起点成立了ERP小组, 2008年正式上线,是中国第一家全面使用SAP ERP系统的造纸企业,以世界500强背后的SAP ERP“管理大师”思想为指导,完成了公司基础管理体系的搭建。
ERP系统上线后,世纪阳光没有止步不前,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,先后引进北大纵横及弘毅咨询对公司的组织、流程、ERP、供应链等进行全面梳理,奠定了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基础。通过IT带动企业管理提升、管理咨询带动系统升级,从而实现了财务一体化、流程线上化、系统平台化、管理数字化和数据共享化。
实施智能化管理
2013年,世纪阳光成品库存居高不下,而客户需求的SKU却常常缺货。如何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库存?公司聘请国内一流水平的专家咨询指导,率先在造纸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升,当年成品库存周转次数由5次提升至13次,远远高于同行业7.1次的平均水平;订单交付周期由168小时减少至70小时,为国内同行业平均142小时的50%以下;客户满意度由80%提升至98%。
伴随着公司供应链管理咨询的推进,解决企业内部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。当时,一个成品仓库仅叉车司机就有近百人,而保管员的数量比叉车司机还多。为降低内部物流和人员成本,公司通过实施EWM项目,以智能化取代人工操作,使成品库减员160人,比此前减少73%,年降费用1300万元;成品搬倒从每月8000吨降至2000吨,每年降低内部物流成本230万元。
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,企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业务协同对信息化、智能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。针对采购品类和采购金额的快速增加,公司战略性地对采购管理模式进行改革,实施了供应商关系管理SRM项目。项目实施的当年,降低采购费用3000万元。与原来上线前的效率相比,整个仓储、采购、财务等减少30%的工作量。
为提升原料进入过程的效率,公司新上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,简化了计量流程,减少了厂内滞留车辆数量,精简人员60名,年节费用500万元。
2017年,公司发现,从传统的IT架构到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全都需要ERP对接,而传统的SAP ECC架构却难以支撑。于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考量下做出了平台升级的战略性决策,当时,S/4 HANA是SAP最新上市的基础架构平台升级产品,世纪阳光作为造纸行业第一家“吃螃蟹”的企业,迎着巨大的挑战,成功进行了业务流程及系统平台的升级,实现了客户订单的自动交期回复,由此使订单交付反应时间由4小时变为1小时,承诺达成率由58%提升至95%,OTDD-客户交付满意达成率由30%提升至80%,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,为公司运营带来了巨大收益。
搭建数字化平台
2020年,世纪阳光以 “统一、整合、共享、先进、智能”原则,作出了3到5年数字化转型的规划:建立一个“架构一体、应用协同、安全可靠、规范标准、管理统一、资源集中”的数字化平台,支撑集团管理与产业升级。
2021年,已完成智能制造基础平台搭建,通过实施MES智能制造项目,实现了生产执行过程全方位管理覆盖,对工艺、设备、能源异常提前预警,稳定了生产。通过实施车间、成本、质量、计划、安环等模块的数字化管理,年可减少工时7.2万个,年减少纸张打印56万张,节约费用360万元。同步实施5G项目,通过5G+大规模设备数据采集,减少维护人员35名,检测效率提升70%,年节费用350万元。
在未来3至5年,世纪阳光计划以智能制造平台为基础,推动中央控制室的搭建,实现远程集控和生产调度。利用数据中台深入挖掘数据价值,以工艺、能源数据为切入点,实现业务赋能。以组织变革、业务变革、流程变革和创新管理方式,将数字化管理成为由“成本中心”向“利润中心”转变的催化剂。
|